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,鸟类摄影的人群日益壮大。相关的摄影作品看似百花争艳,实则鱼龙混杂,甚至有许多黑镜头的照片堂而皇之参加比赛。
黑镜头不会如实反映野生动物真实的行为和环境,而采用引诱、干扰、伤害野生动物以及生活环境的手段进行拍摄。很多拍鸟人并非爱鸟护鸟,其目的只是得到一张看似美丽的相片,以此获得某种心理追求,因此不在乎是否影响到鸟儿们的生活。
下面我们来扒一扒摄鸟圈里面的那些令人发指的黑幕:
黑幕一、诱拍
诱拍是最常见的鸟类拍摄方式了。人们把面包虫或者鸟儿的食物放在某处引诱鸟儿,伺机拍摄。
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,一只雌性红胁蓝尾鸲被面包虫诱拍
一只破碎的死蜻蜓的尾部被摄影者被粘在枝头
看似这种诱拍方式似乎没有对鸟儿们造成伤害。但是这种方式拍摄的鸟儿的行为早已远离了原生态,娇柔之情跃然之上。
在北京的景山公园,红耳鹎被铁钩上的面包虫诱拍
这种诱拍方式乍一看对鸟儿们没啥伤害,但是用这些方法拍摄的鸟儿早已不再真实,娇柔之情跃然纸上!而诱拍时发展出来的花招,则给鸟儿带来了直接的肉体伤害!
比如有些诱拍者不满足于拍摄静止状态的鸟儿,想拍摄拍动翅膀的鸟儿,于是把面包虫塞在枝头,甚至穿在铁丝或者大头针上。鸟儿们在吃虫的同时也把大头针吃进去事情也时有发生。这样的行为对鸟儿们伤害是巨大的。
黑幕二、驱赶
驱赶是很多人获得飞版鸟类摄影作品的又一个方式。有些鸟不善于飞行,这类鸟飞行的相片大多都是它们受到惊吓后被拍摄到的。拍摄者常用捆有红布的树枝不断挥舞,以驱赶它们。更有甚者有驱车惊飞天鹅,彰显天鹅在风雪中飞翔的英姿,却让无数的天鹅在视线朦胧里撞死,或拼命飞翔体力透支而死。
“摄鹤人”一路追赶一只“不听话”的丹顶鹤,手脚并用,直到把这只可怜的动物赶到自己架好的相机前
拍鸟者在乌拉泊水库的冰面上拍摄天鹅,这个距离已经越过了天鹅的警戒距离
黑幕三、破坏鸟巢
修整鸟巢是黑镜头的常用行径。拍到亲鸟在巢内育雏的相片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。但是鸟巢通常在比较隐蔽的地方,而且树枝茂密,常会有枝条影响画面构图的情况,摄影者就把这些阻挡的枝条人为地剪掉,把鸟巢周围清理掉,甚至把树干砍倒,完全不顾雏鸟的死活。更有甚者居然在拍摄完后,毁坏鸟巢将鸟灭口,以此达到所谓的“独一无二”的照片,此行径令人发指!
黑幕四、绑架幼鸟
捆绑和粘连雏鸟引诱亲鸟喂食是黑镜头比较隐蔽的伎俩。拍摄者把巢中的雏鸟抓出,用细绳或者粘胶把雏鸟固定在一个适合拍摄的枝头,等待亲鸟来喂食。躲在有利地形拍摄趁机拍摄各种“温馨”照片。殊不知这些看似唯美、温馨的图片背后,隐藏着那么多的冰冷与残忍。
有人为拍摄白胸翡翠育雏画面,蓄意将巢洞内的幼鸟抓出来,并以细棉绳绑脚固定在树枝上
雏鸟的爪子被细线缚住在枝头,照片被摄影者起名为“春的希望”参加摄影比赛
这样年纪的小鸟不可能出巢,鸟类也不会在如此无遮挡的环境下育雏
这小鸟还没出巢,如何能站在枝头?照片被拍摄者取名为“父慈子孝”
黑镜头的本质是不尊重自然,不尊重生命。随着国内观鸟活动兴起,大家文明拍摄的意识逐渐提高。国内很多鸟会也制定了《观鸟公约》,倡导自然观鸟、拍鸟。台湾的中华鸟会提出的《亲近野鸟五不曲》的理念很具体。
1. 不引诱:非学术或保育需要时不引诱。需引诱时请谨守法律规范及鸟类安全为先并谨慎为之。施以喂食、播放鸟鸣录音带等引诱方式,皆会干扰生态平衡,请让鸟类维持自然觅食行为。
2. 不追逐:任何情形下皆不追逐。观察过程应注意自身安全,为避免造成跌倒或迷失,切勿强求地追逐鸟类。
3. 不惊吓:不可惊吓到鸟类。与鸟类保持适当之距离,藉由望远镜保持适当距离观赏,尊重鸟类安全不受惊吓生存的权利。
4. 不破坏:不破坏鸟类栖地。共存在这片美丽的环境,不可为了观察或摄影之便,随意攀折花木、丢弃垃圾,尤其不可为了观察或拍摄需要随意修剪鸟巢周边的枝条。
5. 不捕捉:美丽的生命只能欣赏,不可占为己有。捕捉行为会造成鸟类伤亡,也增加禽类疾病与人类接触传染的机会。
曾几何时,一群长枪短炮从群众的眼前走过,带来民众的艳羡和倾慕。可别让这种好感因为个别人的“一时疏忽”而走了味,让民众反胃。抵制黑镜头,崇尚自然,尊重生命,从你我做起!
via:绍兴野鸟会